查看原文
其他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2024年第1期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24-09-04

目 录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  

陈金龙  蔡  馥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原理性理论成果  

金民卿  古晓兰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  

郑敬斌  陈艺璇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特征与核心要义  

赵卯生  陈  滢  周  芳



  • 党的二十大专题·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一)

 沈江平

辩证关系、核心要义与实践指向  

周向军  庞付玲



  •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新质生产力专题(一)

新质生产力的三重向度:时空向度、结构向度、科技向度

令小雄  谢何源  妥  亮  金喆威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内在逻辑和实现途径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  
蒲清平  向  往


  • 党的二十大专题·振兴实体经济研究 ( 三 )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焦点、难点及进路  

史宇鹏  王  阳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探析  

吴  江  陈浩东  陈  婷



  • 党的二十大专题·建设教育强国(一)
教育强国建设的世界经验与中国路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论教育强国指标体系建构
 刘复兴  董昕怡
中国成为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周洪宇  李宇阳


  •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研究(二十三)

从 ChatGPT 审视负责任创新:阻碍因素与转型方向 

胡  泳  朱政德

摘 要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
陈金龙 蔡 馥
摘 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既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又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主体性与文化多样性、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民族立场与国际视野的有机统一。明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原理性理论成果
金民卿  古晓兰

摘 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现实基础,从文化维度破解时代之问的科学答案,是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整、持续开放、实践性强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文化领导权、文化指导思想、文化发展目标、新时代文化使命、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文化发展的根本要求、文化发展的立场观点方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形成了重大原理性理论成果。要全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贯彻其实践要求、工作部署,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
郑敬斌  陈艺璇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特征与核心要义
赵卯生  陈 滢  周 芳

摘 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与思想提升,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党的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从内涵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文化使命为统领,由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权益、文化共识、文化引领等方面构成的完备理论体系。从特征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不仅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而且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形象。从核心要义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主要围绕保障文化安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影响等价值目标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提供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信念、振奋人心、凝聚力量。


沈江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关系、核心要义与实践指向
周向军 庞付玲
摘 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要从不同维度深刻领悟其核心要义,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向性,要在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在“两个结合”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行动指南。
新质生产力的三重向度:时空向度、结构向度、科技向度
令小雄  谢何源  妥 亮  金喆威

摘 要:新质生产力是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生产力。随着工业 4.0 时代的到来,作为前置的、独特的、未来的生产力,高阶的、跃迁式的、革命性的生产力,高智能的、高算力的、高素质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和产能逐渐成为产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本基于马克思的“一般智力”理论,从时空向度、结构向度、科技向度透视新质生产力的内质发展性、数智性和具象性特征及其在数字时代的表现,旨在揭示新质“智识”和新质生产力实践在现代生产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明晰新质生产力对生产方式及生产关系产生的深远影响。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内在逻辑和实现途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
蒲清平 向 往
摘 要: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在信息化、智能化社会中,随着科技创新的提质增速和高端产业的勃兴融合呈现的高级形态,主要包含“高素质”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和“新料质”劳动对象三大要素。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作为先进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同中国式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平发展的实现路径具有高度适配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为使新质生产力真正增益于中国式现代化,要以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以科技创新涵养新质生产力;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茁壮成长;要塑造劳动者的科学思维、增强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培育劳动者的协作精神,确保新质生产力竞相迸发与充分涌流。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焦点、难点及进路
史宇鹏  王 阳

摘 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本基于 2 万余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发现,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分行业看,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中小企业中,信息技术企业、工业企业居多;分地区看,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中的一线城市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先区域。虽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部分地区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管理层及员工数字知识储备不足、转型规划不清晰、关键要素支撑力弱等诸多难点,影响数字化转型进度。因此,要明确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针对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重点问题精准施策,从人才储备、数据集成、平台赋能、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创新路径,引导中小企业规划适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的转型路径,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探析
吴 江 陈浩东 陈 婷

摘 要: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与资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依附第三方数字平台完成产品体系、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的改造,进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其数字化转型过程为企业层面的数字技术部分采用、行业层面的数字技术整体融合以及生态层面的数字技术共生发展。但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面临数字意识薄弱、转型能力不足、转型资源受限、转型数据欠缺、转型成本过高等诸多困境。中小企业要立足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从培养动态管理能力、运用轻体量数字平台、提升组织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获得政府外部帮扶及支持等方面创新路径,推动数字化转型。

教育强国建设的世界经验与中国路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摘 要:教育强国指教育综合实力、服务能力和影响力等具有世界比较优势的国家,具有引领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三个基本特征。教育强国的崛起以教育新理念为行动指引、以新赛道为突破口、以“干中学”为驱动模式。文本指出,为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我国应着力办好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独具特色的 STEM 教育,重点加强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提升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质量,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论教育强国指标体系建构
刘复兴  董昕怡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战略指向,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亟须构建科学、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指标体系。文本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为目标,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对建设教育强国提出的新要求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基本思想内容,在比较研究国际组织教育评估体系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教育评估体系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国民教育指标体系、终身教育指标体系、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教育投入与保障指标体系、中国特色指标体系五个方面出发,为建构新时代教育强国指标体系提出建议。
中国成为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周洪宇  李宇阳
摘 要:纵观文艺复兴以来的世界历史,世界教育中心的形成与转移皆有迹可循——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先后成为世界教育中心。成为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既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与重要归宿,又是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更是世界各国人民利益所系。回首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中国教育凤凰涅槃势不可挡。当前,全球创新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呈现由欧美地区向亚太地区、由大西洋区域向太平洋区域转移的趋势。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在借鉴世界教育中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教育实践,不断提升中国教育的支撑力、贡献力、国际影响力和全球引领力,使中国早日成为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从 ChatGPT 审视负责任创新:阻碍因素与转型方向
胡 泳 朱政德

摘 要:ChatGPT 的勃兴再次激化了技术创新加速和社会适应水平滞后两者间的尖锐矛盾,使人类被迫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风险,进而使有关负责任创新的呼声愈演愈烈。但作为技术伦理准则的负责任创新沿袭了熊彼特范式下基于竞争逻辑的创新,其设计的 ARDR 模型一方面从未在根本上调控创新较之于负责任的支配性优势,另一方面把负责任简化为线性流程,导致负责任看似获得与创新并列的地位,实则在创新蕴含的人际竞争、公司竞争、国际竞争面前屡屡沦为点缀。唯有在后熊彼特范式下依托基于共生逻辑的创新保卫负责任,才能建构起真正具备约束力的伦理准则,削弱不负责任创新赖以扩散的社会基础,使通过负责任停滞促成制度跟进变为可能。实现上述目标不仅要求各国完善内部治理,而且需要负责任的大国制定跨国人工智能治理框架,使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全人类有益。



文献来源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公众号编辑 | 赵思靓 

总编 | 李建军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